深入剖析書法的筆法與線條
筆法即用筆之方法,筆法無定法,我們的先輩很早就說過,我們沒必要執著于所謂的筆法,只要你用筆時感覺舒服就行。有的人用腳丫子寫字,有的人用嘴叼著筆寫字,這你又怎么談什么筆法?
漢字是由線條組成的,不同的線條形狀是由不同的用筆方法形成的,不同的字體是由不同的線條體現的,隸書的線條是蠶頭雁尾,橫畫平直;楷書的線條是方頭方尾或方頭尖尾,橫畫多上翹,行書和草書線條多連帶游絲,基本一筆一字,少孤立筆畫。
下面就深入剖析不同的線條是怎樣形成的,線條總體可歸納為由點、線、鋒三部份組成,例如,隸書的橫畫書寫過程是:起筆右走,倒回來在起筆處頓筆成點再接著右走,收筆時頓筆點狀右上收結束。用筆平穩,用力勻速,不急不緩,起筆收筆兩處頓筆稍用力。至于怎么用筆是隨意的,以舒適為宜,只要能形成你想要的線條就行。
楷書橫畫的動作過程:起筆如隸書一樣形成一個蠶頭,這是逆鋒的寫法,也有出鋒或叫露鋒,寫法是直接入筆頓筆右走,收筆時頓筆右下壓,然后左上收筆進入線條內,用筆的速度和力度基本與隸書一樣。
行書和草書的線條形成過程難度較大,而且變化不定,線條更是豐富多彩。行書的橫畫,往往不是單一的一個橫,橫常與豎連起來寫,講究流暢、頓挫、有節律韻味,就需要線條有粗細的變化,草書還要講究墨色深淺的變化。接下來我們繼續描述行書橫的書寫動作,起筆出鋒稍用力,快速的右上走,收筆處緩、輕、上挑、意與豎相連,少帶游絲,或筆斷意連;實寫豎,落筆著力,稍頓、勻速而快下行、收筆處稍著力、頓、左上出小鉤收筆。是不是很繁瑣,能不能跟著我的描述理解呢?這種動作最好有示范,有老師面傳身教,文字描述的東西與實際發生的動作是有差距的,能理解接受的和實際的過程也是有差距的。這是不是明白古人學書法為什么一定要言傳身教的奧秘了吧!
上面的描述是我們在學習的時候一般的道理,即使我們達到創作水平的時候,比如就寫一個行書的橫,每次寫出來都不同,與當時的心境,手當時的靈活度都有關系。同時也印證了書法字體是唯一的,是有獨創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