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書法的正宗體和江湖體
漢字就是個符號,用來表情達意傳遞信息的,我們的祖先和今天的我們都是這樣理解的,只是字形從復雜變得簡化了。
書法是書家給漢字增加了一層藝術的含義,使漢字有了生命和感情,把死的符號活起來,別具一格的成為無聲的音樂、靜止的舞蹈。
我們今人談書法,仍然是先談基礎漢字,漢字是由簡單的筆畫組合的,由筆畫到偏旁單字,由單字到組合字,這個組合的過程是很有規律很精妙的,這個規律就是漢字的結體。漢字的結體從有文字開始到今天不斷地完善不斷的優化才形成今天的字形結構,這是幾千年來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出來的。筆畫在沒有成字之前就是簡單的橫豎撇捺,沒有任何含意。打個比喻,我們去造個小人,開始先弄胳膊腿等,這些部件一旦做好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人,就好似一個生命存在,但是這些四肢沒組合時就沒有生命。字也是一樣,一旦精妙地組合就有生命和氣息。
每個朝代都有一個代表的字體,秦朝統一六國后使用小篆,西漢的隸書,西晉的行草書,唐朝楷書,致此我國書法字體的篆、隸、行、草、楷幾種字體全部成熟,相應的每個朝代都有不同字體的代表名家,這也是對字體的傳承發展的必然現象。
那為什么每一個朝代會產生一些名家和他的代表作品呢?就是因為他們的書法作品是得到當時社會大眾的認可,更重要的是得到歷史的認可,所以才有我們眼中古時的書法大家。今天書法界的紛紛繁繁皆是浮云,沒有經過時間的考驗沒有得到歷史的認可,可能兩代人后,他們名字都沒人記得了,更不用談他們的大作了。
那么怎樣才能讓大眾記住你,歷史記住你呢?
我認為好的東西是來之于生活來之于人民,讓人民能看懂能接受,能喜聞樂見,不要把自己搞得多么神圣,多么高大尚,是給專家看的,是為了跟風門派,好入圍參展進協會,這種東西肯定長不了,所謂的專家也長不了。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不能雅俗共賞的東西,最后只能被歷史遺忘。
那么什么樣的東西才是雅俗共享被大眾接受喜歡呢?我認為這個標準是:一、大家都能看懂,老百姓雖然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喜歡,十個人有七個人以上喜歡;二、專家也說好,有什么什么水平等。但我認為標準一是最主要的,書法也好藝術也巴,最終都是服務于人民大眾的。
下面我們就好談書法的正宗體和江湖體,所謂的正宗體就是學習前代名家的字體,而且相似度達到八成以上,能夠背臨,創作都能達到這個程度,那你寫出來的字體就是正宗的標準的,否則你寫的就是江湖體。那問題就來了,你不能始終都寫古人的字而不創新巴,就是你能寫得完全相古人的東西,但你也不能超越古人,因為古人早已成名了,你只是學他,永遠逃不出他的影子。那你要創新,寫出自己個性的東西,一旦自己的個性多了,別人就說你那是江湖體。這也是某些評委專家的審美或者其他問題,不讓你的作品入展入協。
所以我個人認為,傳承有必要,創新更有必要,創新是個性、認知的表達,只要你創出來的東西是可愛的,雅俗共賞的,大眾愿意接受的,喜歡的,就是好的。沒必要一定弄那些虛頭瓜腦的東西。
所以我們不要一概而論說什么江湖體而歧視,某某正宗的大家作品而崇拜。沒有經過歲月的洗禮,沒有經過歷史的肯定都不能說好與壞,國內國外有些大名家,活著的時候默默無聞,作品一文不值,死后才得到大家的認可。所以我們一定要心明眼亮,不能盲目崇拜跟風,一定要相信大眾相信歷史,準沒錯